第一、从经济角度来,垃圾属于准公共物品。 在经济学上,物品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私人物品,另一类是公共物品。 什么是私人物品呢?这个很好理解,就是我们个人有所有权的东西,比如房子、车子之类,也包括我们今天用的电脑啊、我们的手机啊等等,这些都叫做私人物品。 什么是公共物品呢,简单的说就是由公共财政或者政府来负责提供的,这叫做公共物品。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最大的区别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性。非竞争性,简单的说就提供者没有竞争性,非排它性,就是大家都可以享用或者要排出它成本很高。 公共物品又分为两类,一个是纯公共物品,简单的说,完全由政府财政来负担的,比如说国防、外交。一个是准公共物品,一方面它需要政府来提供,或政府补贴;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私人物品的属性在里面。就是说可能你要交费啊,或消费以后相应的付出一些经济上的成本,比如说我们的电力、自来水、煤气、垃圾等等,这就是准公共物品。 最开始的时候,我国很多地方自来水是国家免费提供的,作为公共福利,后来才逐步开始收费。还有最开始时,污水处理也没有收处理费,是逐步增加的,那么现在呢,基本上是全成本付费。 那么垃圾这一块呢,现在全国有300多座城市已开始收费了,但现在主要是定额收费。定额收费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与垃圾量挂钩,“丢1包与丢10包,都是一样多的钱”。最好的办法是要把垃圾产生量和经济挂钩,比如台北的“垃圾随袋征收”,也就是产生的越多,居民交费就越多。但它需要严格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做支撑! 未来的趋势,垃圾处理会像自来水一样逐步加收。国外垃圾分类处理的收费标准大约是一个家庭年收入的1~3‰,如果,我们也按这样一个收费标准的话,我们一户居民的垃圾处理的费用应该是一年在300~400块钱左右,所以,垃圾处理费未来要大幅度的上涨,直至全成本付费,这既是一个趋势,也是一个规律。
第二,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,垃圾属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。 垃圾处理就像刚才讲的水、电、气和修路一样,它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。我为什么讲这些事情呢?是因为我们把它的行业属性理解好了以后,下一步去给政府提供建议,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就能做到有理论依据。这个很关键,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结合,并指导实践,否则,理论就太空了,也没有生命力! 我个人觉得垃圾处理可以参照水、电、气的模式出台相关政策。大家都知道,我们的水、电、气都是按照使用量收费,使用的越多,付费就越多。 但垃圾和水、电、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,水电气都是从“集中到分散”,是正向物流。而垃圾呢,它是“从分散到集中”,属于逆向物流,也就是从千家万户集中回到某一点,所以它这个成本相对来说更高。 垃圾产生了以后,怎么收费呢?必须将垃圾投放收集与社区的服务、治理有机的结合起来! 将垃圾和水、电、气以及公路这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相类比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这些行业的运营企业主要是国企、央企,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的国情,未来也要走PPP或EPC模式。